校招100%拿到offer,需要做哪些准备?(纯干货)

▌ 作者背景


2016届,广东某985、211大学,信息工程,工科女,意向是产品岗。



校招前的准备,不打无准备之战


在校招前期,笔者还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,请假去参加校招。很多时候,在进面试室前几分钟,还在和工程师们讨论产品的一些需求,走出面试室的时候,手机上一整列消息都是工程师们设计师们的留言。


总结了下经验,觉得在本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实习找工两头跑,只会两边都耽误。于是在结了实习公司这边的项目后,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校招中。


血泪经验:不打无准备之战。没有三头六臂还是披挂再上阵吧~从两个方面来讲下校招前的准备,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






自我定位


最近很多正在找工或将要找工的朋友和我的聊天开头总有这么两句:

——我想做产品岗。

——产品岗是做什么的?


笔者的回答也一般有这么两句:

——你是怎么知道你想做产品岗的呢?是兴趣、能力、还是趋势使然?

——(目瞪口呆.jpg)你在说想做产品岗之前没了解过么…


很多朋友在一开始不免很迷茫,选什么行业、选什么岗位。逐一聊聊。



▌ 选什么行业? 

看趋势、个人特点和兴趣。


拿我们专业举个例子,电子信息工程,一般会找运营商、设备商(通信商)以及互联网。


三大运营商,如移动电信联通、国企。稳定安逸,对技术要求不会太高。喜欢通信行业的、想找份稳定工作的、绩点较高的、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的女生(或男生)可以试试,工资不高,但是人家待遇好呀~缺点还是体制常见的那几个点,一个萝卜一个坑,容易消磨意志。像笔者这种爱折腾的,运营商就明显不适合了~于是也没在这上边下功夫。


设备商(通信商)如华为联想中兴三星爱立信等。优点:通信类市场呈上升趋势,前景不会太差;可选择的岗位较多,挺适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;工资不会太差,比如某厂给本科生的批发价底薪是9K。缺点:加班情况比较普遍。


互联网,BAT网易小米游戏公司等。这些年互联网很火,大家都高喊互联网+。优点:高薪,充满活力,架构较扁平化。缺点:不稳定,加班。适合喜欢互联网、充满热情、热爱编程、希望干出一番事业的、不反对加班的朋友们。比如笔者。




▌ 选什么岗位?  

看能力和兴趣。


经常有朋友问我,硬件比不过自动化,软件比不过计算机,我们电信能去什么岗位?实践证明,岗位和你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,而是和兴趣能力相关。我认识读市场营销最后做程序员的,人家初中就自学程序,能力达到要求了公司照样收。我也认识读计算机最后去做文书的,兴趣使然。


经常有朋友问我,我技术不行,做不了研发,在考虑做测试。而很多这么说的朋友,都手头有多个大项目研发经验,然而还是对自己的代码技术不自信。其实,自己写写代码,没事做做几个小产品,校招前准备一下,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。


就拿互联网来说吧。相关的岗位主要有:产品、运营、开发、测试。各有千秋,适合不同的人,比如,测试适合耐心细心的技术妹纸,开发适合热爱编程朴实的程序员哥哥,运营适合爱逛各种媒体的网络达人。


建议在选择岗位之前,先上百度、知乎了解下这些岗位具体是干什么的,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岗位的要求也有可能不一样。比如产品运营岗位,包括内容运营、用户运营、活动运营和数据运营;每天写文案的有之,每天写Python的也有之。






知识储备


在确定好自己的岗位后,要就该岗位需要的知识进行储备。主要包括:专业知识、相关书籍、相关工具。


▌ 专业知识  

如果你的岗位和专业知识有着明显的相关度;或者,你把你的某些科目或者成绩写在了简历里;又或者,你的简历里没有面试官感兴趣的项目;又或者,某公司需要专业技能笔试;那么,请好好复习相关的内容。


运营商、通信类、设备商,有几本课本是必须要会的:数据结构(排序!排序!排序!)、计算机网络(TCP/IP协议、TCP的几次握手)、移动通信(基站的信令过程)、现代交换技术(路由器的一些知识)这些都是我面试的时候经常遇到的。大三下几乎都没去上课,很多内容都靠突击和脑补。建议,面试前,还是好好看看~


相对而言,国企还是比较看重成绩的。笔者大学基本都是在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的同时,决不让其他因素拖后腿。成绩就是其中一项。三年奖学金的经历,也算给简历添些光。


▌ 相关书籍  

像产品岗这类,很多高校都没开设专面的专业的,就要多看看课外的参考书了,包括:用户体验、设计、交互、软件开发、思维训练、新经济等。


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、《启示录》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入门书,对产品岗的介绍算是比较全面完整的。《点石成金》、《用户体验的要素》、《赢在用户》实战型较强,有挺多挺不错的交互设计例子。从这些书里边能够学到挺多的。


▌ 相关技能  

一些常用的工具是少不了的。就拿产品岗来说,有几个工具是最好要会:Axure、PPT、Xmind。


Axure是画原型图的常用工具,高保真的设计稿能够让需求更好地传递给项目里的每一个人。有个在线协同工具processon,也蛮推荐初学者用,简单容易上手、可线上协同。


PPT是demo的重要工具,很多人都说会用PPT,但实际上用好的PPT的人少之又少。不求狂拽炫酷吊炸天,但也是要求观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。关于PPT技能的培训,笔者是通过微博上一些知名PPT达人的分享进行学习的。如:秋叶。


Xmind是整理思路的一大利器。产品岗要求逻辑清晰,它就能帮大忙了。还是很容易上手的。


当然,产品岗用到的工具不止这些。项目管理软件也是每天要用到的,但这些,上岗后再上手也是可以的。






经验准备


▌ 项目经验  

项目和实习都是专业面的重点。很多朋友都后悔莫及地说,我没有什么项目,去面试的时候很没有优势。越早知道项目经验的重要性越好。企业很少会喜欢小白,培养成本太高。


怎么获得优秀项目经验?


把每一个项目做好。大学期间,每个人都至少会接触一个项目。请把它做好。很多同学在项目里划水的同时,笔者的项目组每周开会,一周四篇英文论文的情况也有,一周分析十几款竞品的情况也有。最后,很多项目不了了之,我们项目产出了发明专利、软件版权,同时还在比赛中获奖。


把每一个大作业、每一个大比赛都当成一个项目来做。去重视他们。良好的明确的分工、清晰的项目进展计划、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内容,往往会产出不错的成果。


同时,在这个过程中,遇到的每一个问题,都会锻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当面试官提问的时候,就不会陷于没遇到这个情况,不知怎么处理的窘境了。


▌ 实习经验  

相关的实习经验会为你的校招锦上添花。


实习相对于学校的项目,能够让你更好地接触到业务本身,更好地了解到岗位本身的内容,从而消除对某些岗位的理解偏差,确认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。


身边就有一位朋友,一开始实习的是产品岗位,后来觉得产品岗位并不是很适合自己,最后转了前端。


笔者大学四年,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,业务销售、项目运营、产品设计的实习都尝试过。也体验过不同规模的公司氛围,也接触过运动、社交、直播、教育多个垂直领域的产品,最后,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岗位,和想深耕的领域。


关于找实习,笔者的建议是先去大公司实习。大公司的工具、流程、机制都相对于小公司要完善很多。在大公司的实习经验,会让你的眼界变得宽,学到很多东西,很多坑前人都踩过了,能够间接地获得很多经验;这个收获能够让你接下来的工作变得更加顺手。


关于应该什么时候去实习比较合适,这就得看个人了。笔者大一暑假开始第一份实习,大三下开始第一份互联网实习。在选课的时候,故意地选连在一起的课,空出时间去实习。尽管说是这么说,但课几乎全翘了。并不是怂恿大家去翘课呀朋友们!权衡下两者的重要性,再决定吧~




▌ 面试经验  

不要拿心仪的企业试水,当然,大神除外。像笔者这种非大神的第一次校招就直接跪在专业面。


每一次面试都要及时地作总结,面试官给的建议,和你自我的感知,都是会给你带来收获。比如回答某个问题会更加全面有深度、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个总体的把握。


比如每次面试都会问到的一个问题:你面试产品岗的优势是什么?像笔者这种容易忘事的一开始经常就随机答个一两点,但是答的次数多了,也积累了很多方面的答案。观察面试官的反应后,总结了几个比较重要比较贴切的点,作为自己的标准答案,以后遇到这种就能回答得更加全面深刻。


比如,在一家游戏公司的面试中,面试官问了我对奇迹暖暖的看法,当时我的回答可以说是不中要点的,然后面试官听完我的回答后,就问我:你指的是前期需求与后期需求的不一致么?茅塞顿开,这样的用词简明扼要。得知套路后,回答类似的问题我也能顺畅地回答,同时这也成为我分析游戏的一个例子。





简历准备


▌ 初稿  

一份简历遵循原则:剔除无用信息保留要点,剔除一般信息保留优秀信息。

主要包含以下方面:

● 个人基本信息:头像、姓名、求职意向、联系方式;

● 教育背景:院校、专业、也可以列一些优秀的相关科目、排名(靠前的可以写);

● 主体:项目经历、实习经历;

● 其他:技能信息、学生工作、研究成果、获奖荣誉。


下面逐一分析下:

个人基本信息一般包含以下几点就差不多完整了:

头像、姓名(全页最大字体,让人印象深刻);

求职意向(重中之重!没写HR怎么知道你想投什么岗?);

联系方式(给个手机、电子邮箱,如果不是去面腾讯,就别写QQ邮箱吧朋友);

教育背景:院校、专业、也可以列一些优秀的相关科目(做好面试官问你科目的准备);

排名(靠前的可以写,靠后的就收起来吧)。


项目经验:简历的重点!

个人的做法是,把所有可以拿来作为项目的内容都先列出来,比如:课程设计、C/C++语言大作业、比赛、srp项目、国创项目等。


按相关度挑选经验,2-5个。面软件工程师的,就别写大学焊收音机项目了。项目经历,主要包括:项目名称、时间、职责、项目介绍、个人负责内容、项目成果。重点的关键词可加粗。要展现你的能力,又恰好是岗位希望你拥有的能力。对于写在简历上的项目经历,一定要熟悉熟悉再熟悉。


实习经历:简历的重点!挑选规则也是相关。实在没相关的实习,放其他的可以,但要想好如何回答“你的实习经历都是XXX岗位/XXX行业的,为什么校招投的是是YYY岗位/YYY行业呢?”


学生工作:能够体现执行力、统筹能力、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内容。对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岗位是比较有优势的。不过基本没怎么问。


研究成果&荣誉:关于研究成果,曾经我以为专利和论文面试官是不会在乎的,就一直没写在简历上。某次将其写在简历上,发现面试官很感兴趣,一直追着发明专利问。也有不少面试官留了微信或邮箱,想了解专利相关。所以说,专利有可能就是靓丽的加分项。


简历的排版规则:突出重点,把你最希望让面试官知道的点放在最起眼的位置。尽可能不要超过1页(企图双面的孩子就省省心吧…要是面试官没发现还有背面岂不尴尬…)


▌ 不同类型准备  

不要一份简历走天下


很多小伙伴在校招开始的时候,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,或者想给自己留多个发展方向,那么就有可能面不同行业、不同岗位。每个岗位的要求都不一样,所以,该准备的工作也是不一样的。


笔者在校招期间,也是准备了不少的简历。首先,按行业分,就分为互联网、设备商和银行。像互联网方面的简历,笔者会选择较多的互联网实习经历;设备商方面,笔者会选择学校的一些硬件相关的经历;银行的话,鉴于国企性质,简历的排版会较为传统权威,内容会添加绩点、学科等偏官方的数据,来得到面试官的认可。


在区分行业之后,还会做岗位的区分。比如:产品策划类岗位、产品运营类简历、银行技术岗类简历。进行岗位划分的原因是,每个岗位的要求都不一致。简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,项目的挑选不同。产品策划类的简历,就放产品设计相关的项目和实习经历。其他则不然。


最后的一步,也是很多人没这么做的一步:为特定的公司做专属简历。


相同行业相同岗位不同公司的简历的区分在于项目/实习经验的细节描述。在投递简历之前,先把岗位要求看一遍。尽可能地将岗位要求的字眼穿插在你的经历里面。


这会有比较大的工作量。但同时,这会让你的简历与目标岗位具有更高的匹配度。



图片 / 未生

11

作者: 来源:

小程序
用户反馈
返回顶部